天火3娱乐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天火3娱乐 > 新闻动态 >

1988年授衔时, 有一正师职军官破格授少将, 他到底是何来路?

发布日期:2025-07-19 06:02    点击次数:144

1988年9月,解放军恢复军衔制后的首次授衔现场,沈阳军区某部一正师职军官被破格授予少将军衔。在按职务等级授衔的体系下,这一决定显得格外突兀。

当人们查阅这位名叫吴长富的军官履历,目光无不停留于他在一线指挥的一次救灾行动上。

那么,究竟是怎样惊心动魄的救灾行动,能让他在众多军官中脱颖而出,获得破格晋升的机会呢?

1987年5月6日,大兴安岭林区突发特大火灾,火势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吞噬着百万公顷原始森林。

据《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扑救史》记载,这场火灾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,相当于一个浙江省面积的十分之一。

5月8日晚6时40分,时任沈阳军区某师师长的吴长富临危受命,担任东线扑火总指挥,率部长途跋涉800多公里,于9日下午5时赶到塔河参加扑火救灾。

吴长富当时十分清楚眼前形势危急,要想保住塔河,就必须先保住塔河的屏障——绣峰林场。

而在火场前线指挥部,他发现,面对风速超过12级的“火旋风”,常规的人工扑打和隔离带开挖根本无法阻挡火势,传统的灭火战术已经完全失效。

为此,他立即向指挥部提出建议,调动所有工程机械,以塔河至盘古镇的公路为依托,将两侧500米内树木全部推倒。

这个方案最终被采纳,部队连续奋战18小时,成功构筑起一条长67公里、宽500米的防火隔离带,有效迟滞了火势蔓延。

5月9日傍晚,风向突然骤变,原本远离塔河镇的火头调转方向,直扑人口密集区。

吴长富带领部队紧急驰援,指挥官兵在镇东头铺设3000余米的阻燃毯,同时组织居民疏散。

据当年参与救灾的某团政委回忆:“师长站在最前线,胡子上全是烟灰,嗓子都喊哑了还在指挥。有战士劝他后撤,他说‘老百姓还没撤完,我不能走’。”

为了控制火势,吴长富果断决定采用“以火攻火”的战术。这一战术需要在人烟稠密区与火头之间,先行焚烧林带,制造“防火隔离带”,令火源无物可燃,自动熄灭。

但此方法意味着要人为点火,在高温高风的极端条件下操作,任何一点误差,火就会反扑,风险极大。

很多地方指挥员对此犹豫,但吴长富站在地图前画出125公里路线,力排众议,命令兵工营携带火焰喷射器,工兵用炸药清除通路,步兵掩护点火队。

操作开始于14日清晨,全线点火。烟雾遮天,林间温度突破50度,士兵带着湿毛巾、背着水壶,成队推进。火线推进过快,十几次点火队险些被困。

吴长富在现场,站在临时指挥岗,每半小时记录风向,随时调整作业点。

4天4夜,连续作战,他始终坚守在一线。扑救盘古林场火点时,他连续72小时未合眼,没有回指挥所,也没有换衣服,和战士们一起搬运沙袋、开挖防火沟,没时间洗脸,更没时间刮胡子。

短短几天下来,他的体重骤降,满脸的络腮胡子“面目全非”,也正因如此,他有了一个响当当的称号,当地群众亲切地喊他“大胡子师长”。

《解放军报》的报道显示,在极端恶劣条件下,吴长富带领部队累计开辟防火隔离带1200余公里,创造了“以火攻火”“水炮压制”等多种有效战术。在指挥扑火的20多个日夜里,哪里火情紧急,哪里就有吴长富的身影。而在持续28天的救灾行动中,全师官兵实现“零死亡”,这在特大型火灾救援中极为罕见。

当救灾部队撤离时,塔河镇的群众自发夹道送别。一位参与救援的战士在日记中写道:“老乡们拉着师长的手,不停地说谢谢。有位大娘抹着眼泪说,要不是大胡子师长,我们的家就没了。”

灭火战后,国务院和总参联合下发通报,列出13位主要指挥官,吴长富排名第一。

林业部总结报告中提到:“塔河东南防线,是本次灭火战中唯一未被突破防线。”原因是隔离带有效、执行有力、指挥坚决。

紧接着在1988年授衔时,中央军委专门审议吴长富的授衔问题,审议会议仅15分钟,表决无异议通过,理由为“灭火有功,组织有据,威望服众”。

就这样,这位在火场中日夜奋战的“大胡子师长”,被破格授予少将军衔。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使命担当,也让这场惊心动魄的救灾行动,成为其军旅生涯中最耀眼的勋章。

2017年8月23日,“大胡子师长”吴长富因病离世,享年76岁。



Powered by 天火3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Powered by站群系统